顶流疯狂作妖,店铺被迫关停,百万投入零转化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对自己“钱包空空”的状态开启自嘲模式。当“老板们”和“打工人们”都在感觉现在挣钱难,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几瓣花的同时,今年的“双11”又红红火火地开始了。

 

据悉,“双11”预售活动开启首日,李佳琦直播间的销售额便突破百亿,达到147.08亿元,而去年这一数据为106.53亿。即便全球经济下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加之疫情的不断影响,导致国内的消费持续降级,网红这类群体依然向大众展示出了他们这种飓风式的带货能力

 

网红营销无论之于国内企业还是海外企业,都有着超越其他传统营销方式的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对于品牌声量的传播,受众心智的建立和卓有成效的销售转化上,都给追求品效合一的品牌方打开了一扇美轮美奂的窗。然而,今天小编想分享给大家的却是网红营销的雷区,那些或享誉盛名,或新锐小众的品牌,在奔赴网红营销的道路上,不慎惨遭滑铁卢的案例。

 

NO. 1 代言人作妖,众叛亲离,一个时代的公关灾难

侃爷Kanye West绝对算得上一位话题制造机,全球热搜榜必有他的一席之地。高调参选美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暴论与各大合作品牌频繁嘴仗,与流量界天花板的前妻Kim Kardashian(金·卡戴珊)分分合合……也许是尝到了流量的甜头,Kanye在作妖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可谓到达了人生的“巅峰(癫疯)”。

 

先是在巴黎时装周穿着印有“White Lives Matter(白命贵)”的T恤,后又发表反犹太言论,账号遭到社群媒体停权。即便各大品牌也曾凭借Kanye的流量收割过一大波韭菜,但看到他的仇恨言论时亦是毫不犹豫地割袍断义。正因为品牌深知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力来之不易,因此会毫不犹豫在其代言人,哪怕是顶流icon,出现丑闻时果断分手,态度决绝。

 

当品牌在寻找网红或者明星合作时,除了要对其社媒数据,如互动率、广告内容饱和度等仔细审查,更为重要的是甄别其形象是否与品牌调性相符,其三观是否同品牌推崇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尽可能避免被自己甄选的代言人带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以自己并不期待的诡异方式迅速蹿红。

 

NO. 2 斥重金只为追求顶流,无转化只得被迫关停

法国服装潮牌 "Bad Mood"怀抱着对网红营销的巨大期待,耗资巨大,与一群极有影响力的网红们进行了商业合作。然而事与愿违,在大肆的社媒推广后,他们开设仅仅不到一年的网上商店被迫关停不得不通过的疯狂的打折促销来清仓。

 

通过对Bad Mood的营销计划调研,我们发现他们选择合作的网红具有极高的粉丝量,同时又缺少了腰尾部的红人分布,这种不专业的分布形式,也暗示了他们对于网红营销的盲目期待,认定顶流网红必会带来顶级转化。放弃关注网红背后的粉丝与品牌目标受众的匹配度,一味追求网红量级,盲目期待他们的带货能力,这正是Bad Mood惨遭滑铁卢的真正原因

 

顶流或者头部网红并不永远是品牌方的正确选择,他们虽然有着令人称羡的庞大粉丝群体,能够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带来一定助力,然而,他们这类网红的粉丝结构相较于腰尾部网红的粉丝,有着更多的复杂性和特异性,他们频道的参与度也较腰尾部网红的低,粉丝对品牌的好恶更加难以捉摸,更不用说转化了

 

小编结语

品牌方在逐渐遭遇广告投放的瓶颈期后,纷纷将视线转移到了网红营销上,都想要合作最大的流量选手,想获得最好的转化。受资金实力、营销认知、思维模式等因素影响,不同品牌在网红营销上有极大的差异化表现和成果。

 

大网红合作往往能够在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认同感上发挥着更大的价值,但指望他们来肩负销售转化的重任则是一种苛求。小编希望通过极有代表性的反面案例,让品牌方行走在网红营销的道路上时,成功避开那些外表美好而绚丽,实则隐患重重的“雷区”。至于销售转化这一终极目标该如何实现,小编将在陆续发布的文章里同大家分享。

Homepage    顶流疯狂作妖,店铺被迫关停,百万投入零转化